采购谈判技巧

CPPM集中采购的罪与罚

最后更新:2018-11-12 08:58:53 浏览:2916次

1体系设置

 

优先要解决的采购体系设置。运用集中采购模式后,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会发生变化,集中采购部门发生的费用由谁来承担?直接体现在本部费用吗?还是应该转给工厂,如果转给工厂,怎样分摊下去?是否需要开票?开什么名目的发票?

 

合同也与财务密切,涉及财务的账务处理和税务风险。怎样与供应商签订合同,本部统一签吗?还是和工厂分别签?直接送货到工厂?还是本部统一收货再安排配送?采购发票开给工厂?或者集中开给本部,再由本部转卖给工厂?如果是通过本部转卖,内部交易价格如何定义?如果平价结算能否与税务局谈拢?如果必须加价,这中间会额外产生多少税赋?最后由谁来付款?本部统一支付?付款方与发票方不一致是否存在税务风险?如何解决?与工厂间的往来如何过账?

 

这是都是需要财务重点考量的,通常地,本部签订框架合同,配送和供货直接对接工厂,是税务风险较少的方案。当然每个地方的税务要求都或多或少会有差异,实际如何需要与税务局沟通,建议是要先跟税务局达成共识,再确定实施方案。不要先想着没事后边有问题了再说,很可能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

2评估响应速度

 

需要怎样的采购提前期才可以满足工厂生产需要?为了实现该提前期,本部采购中心需要配备哪些资源?会带来多大的成本增加?本部如果没办法满足生产需要的响应速度,集采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,工厂不愿意提交申请,拖到最后关头就做紧急采购。

 

3预估采购成本变化

 

集中采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量上,一次买100件和一次买5000件,谈判时的底气肯定是不一样的。但如果集团下属的各个公司业务完全不一样,A公司需要的是农产品,B公司的主要材料是电子元件,这样就很难发挥量的优势。同样地,如果各个公司之间物理位置距离遥远,A公司在江苏省,B公司在黑龙江,就需要考虑运费对采购成本的影响。采购成本不仅仅是采购的价格,还包括运输成本,额外的人力成本、管理成本等因素,预测这些数据并不容易却是必须的,否则怎样衡量集采方案是否可行呢?

 

让我感觉羞愧的那个项目,不适用集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各工厂的主材是直接收购的农产品,其他辅助材料需求量很低,而且,各工厂分散在不同的偏远地区,配送成本很高,还不如从当地买来得划算。当然,该公司最后其实也运用了一点集采,针对各厂都需要用到的包材,由本部统一招标确认供应商,后续签收、付款则交由分子公司管理。

分享
下一篇CPPM换供应商没内幕?老采购笑了......
上一篇CPPM如何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?这三个字就够了!(据说和尚也在用)
Top
© CPPM-CPPM报名-CPPM证书中国区授权报名考试网
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:18600779791